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vsport网址如何办好十五运会?代表委员热议跨境赛事长效机制推进粤港澳互联共融|2025广东两会
今年11月,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今年的一件大事,要全力打造一届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精彩体育盛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六年来,粤港澳三地合作持续深化,区域经济实力和在全球的竞争力显著增强,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举办,将为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不过,当前粤港澳体育事业仍面临体育产业创新发展不足、赛事资源分布不均衡、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借十五运会,粤港澳三地应如何联动办好赛事?如何发挥赛事长尾效应进一步融合发展?
今年广东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带来多份关于以体育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建议和提案。一方面聚焦十五运会,以赛事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共融共通。另一方面聚焦体育湾区建设,以体育的力量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增强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内生动力。
即将于今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的十五运会,被视为大湾区探索制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又一重要机遇。
多位省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强调了十五运会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常委,香港中国商会常务副会长、创会会长,经纬集团执行董事陈丹丹认为,这届全运会不仅有利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促进三地交往、交流和交融,也有利于规则有效衔接、要素便利流通,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在体育方面的改革创新务实举措,促进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
广东省政协委员、原广东宏远男篮主教练李群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体育文化层面,通过赛事的举办,粤港澳三地的体育精神、文化传统得以相互碰撞与融合,为共建人文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经济交流方面,全运会赛事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的目光,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前段时间,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来澳门开展为期3天的访问活动,与澳门民众分享为国争光的喜悦与荣耀。当时,整个澳门都沸腾了。我们真切感受到,体育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体育委员会委员、潮汕总商会会长许乐敏说。
然而,当前粤港澳三地在体育体制机制、体育标准、体育课程等层面联系尚不够紧密,交流活动多为短期形式,无法实现长期效应。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院长徐中秋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五运会这样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涉及经费流动、标准互认、政策及机制体制设计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借由此次办赛,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推动三地在体育、人文、经济领域的合作发展。”
如何办好一场赛,借助赛事推动三地融合发展?许乐敏建议,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统筹加强赛事场馆、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赛事资金、信息、数据、版权等方面的联通机制,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提升办赛效能。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林至颖建议,要借助全运会,促进粤港澳在赛事组织、体育版权和运动员管理等方面形成共识,拟定大湾区体育合作框架,为全运会前夕的热身赛与日后的跨境赛事形成长效机制,推动运动员与设备跨境流动。此外,在资金筹集和分配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作为处理大湾区跨境赛事的资金筹集与分配的基地,处理采购设备、颁发奖金、国际赞助支付等安排。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不仅经济发展位于全国前列,在交通方面,粤港澳民航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湾区之首,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为粤港澳居民跨境体育观赛奠定重要基础。在文化上,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为共建体育湾区提供了重要基础。
此外,粤港澳三地在体育方面交流密切,当前,粤港澳三地合作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已成立27个粤港、28个粤澳合作专责小组和13个粤港合作专班,区域内28个体育场馆承办过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但对比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等全球知名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拼图中,体育产业是亟待补齐的重要一块。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向大会提交的团体提案提出,目前,大湾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大湾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不足,缺乏体育消费等新的经济增长点;赛事资源分布不均衡,缺少知名体育品牌赛事;体育基础设施布局不均,共享机制不完善;体育文化交流深度及传承创新不足。
为了以体育为抓手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广东省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港区委员召集人、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启山带来了《服务国家战略 共建体育湾区》的提案。他表示:“通过共建体育湾区,以体育的力量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增强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内生动力,对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中国范式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霍启山认为,体育湾区应该在发展体育总部经济方面发力,建议充分发挥香港、广州、深圳、澳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体育企业总部亚太区总部,联手相关国际或地区性组织和机构,着手成立亚太区体育赛事、体育场馆联盟。
大湾区“9+2”城市禀赋各不相同,霍启山提出,可以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体育特色城市。其中,广州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大力发展羽毛球、足球、马拉松等特色项目,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大力发展网球、电子竞技等特色项目,香港建设国际体育盛事之都,大力发展橄榄球、足球、水上运动等特色项目,澳门建设体育之城,大力发展赛车、乒乓球等特色项目,佛山建设世界武术功夫名城,东莞建设国际篮球名城,肇庆建设水上运动名城,珠海建设网球之城,惠州建设轮滑(滑板)运动之城,中山建设国际棒球名城,江门建设排球名城。